得獎作品

香港荷花
2016-01-14

香 港 荷 花

 

浸信會呂明才中學   中六 趙梓維

 

  香港從來不乏文化。在月餅裏,你能嚐到「千里共嬋娟」的思念;在中西建築風格交融的聖瑪利亞教堂,你能感受到「美美與共」的情懷;就連香港的荷花,也開出了文化的芬芳。

  香港大學的孫中山像前,有一個荷花池。夏風千呼萬喚,碧綠的園葉後才探出三兩個羞答的花骨,悄悄吐出鵝黃的花芯。看著它,我想起周敦頤的《愛蓮說》,那句「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」,讓我感悟到瀰漫在香港的中華文化。

  荷花的花瓣,是半透明如琉璃一般的粉紅,被大自然在起筆時輕輕一頓,點上花瓣尖上那一抹瑰紅。只是不知那花是否像蠶絲一樣光滑,又是否如傳說中那麼清幽?可惜花在水中,讓我摸不到聞不著,那裂開的花瓣,在嘲笑我不懂自然之美都如是,可遠觀而不可褻玩。

  判天地之美,析萬物之理,天人合一不是大自然來遷就人,而是人去適應她。當闊別香港半世紀的座頭鯨再度訪港,市民有聽從漁護署的呼籲不出海觀鯨,以免令鯨魚受驚擱淺;在興建太古大廈時,工程商花巨額在大廈樓頂造了一個樹盆,為了原地保留一棵百年榕樹;香港寸金尺土,卻有中國第六大的紅樹林保護區,十四種瀕危鳥類得以安然過冬。讓魚歡快地游,樹恣意地長,鳥盡情地飛,一個繁華的都市能在發展的時亦注重環境保育,實屬難得。香港人深明與自然相處之道,就如荷花那樣,可遠觀而不可褻玩。

  同一句話,荷葉卻有別樣的演繹。一大片朝氣蓬勃的荷葉中,有一片已枯了一大半,葉脈裸露,葉面低垂。即使荷葉開始泛黃,荷花也沒視其為累贅,仍與之相連、提供營養,直到它完全乾枯;不似梧桐楓樹,任由黃葉枯萎凋零。

  看到荷花待枯葉,使我聯想起我們待老人。像《感動香港十大人物》的義工林桂霞,專門照顧孤寡老人並為其送終,為老人送去關懷;又如何文田的粥店老闆李松慶,在金融海嘯期間仍免費給老人派粥,為他們帶來溫暖;仁人家園會為有需要的長者維修家居,讓其安享晚年;就連各式交通工具都推出了長者兩元乘坐優惠,回饋他們對香港付出的汗水。這裏沒有對老人「遠觀之」或「褻玩焉」,反而處處都體現了對老人的尊重。不知是我們影響了荷花,還是荷花啟迪了我們,我在荷花和港人身上,見到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」的精神。

  眼前的荷花,只是百多種荷花的其中一種。從紫金荷鳳凰翎粉千葉披針紅,到冰嬌玉缽博雅彩雲,有的花葉挺拔高逾一米,有的卻嬌小玲瓏可以碗盛之。「荷」與「和」諧音,千姿百態的荷花,真是「和(荷)而不同」!

  香港是否有那麼多種荷花就不得而知,但人文風景中,百花盛放的景致卻隨處可聞。香港的宗教信仰自由度之高,遠超新加坡,佛教、道教、基督教、印度教等和諧並存,沒有聖戰或宗教逼害。香港的外籍人士之多,亦超過內地的城市,泰國、印尼、菲律賓、美國、巴西、幾內亞......加上客家、潮州、四川人等,五湖四海七大洲的人均雲集此地。走在大街上,幾句法語剛入耳際,迎面就飄來一陣蝦餃香;優哉游哉的伊斯蘭婦女在逛街,而旁邊就有一座教堂。這片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能擁有如此多文化,只因海納百川,以和為貴,方能和而不同!

  周敦頤沒看錯荷花,它活出了「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」的精髓。而荷花在香港落地生根,也沒選錯地方,這裏不僅有對自然和人的愛,更和荷花的名字一樣,充滿和氣。

  如果香港是文化沙漠,怎麼連朵荷花都有文化的氣息?

2014年獲得全港中學生散文創作比賽高中組優異獎)